
(福建卫生报 2020年10月15日 第11版 院校风采)
本报记者 陈坤
医疗护工行业与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二孩政策的推进,护理需求迅速增长,护工群体成为“香饽饽”。然而,现实中,患者请护工时,免不了遭遇被忽悠的情况,或者贪便宜,口头雇佣了不正规的“黑护工”,结果遭遇一连串问题。患者和家属不放心,医院也无法安心。
在今年的数字峰会“数字抗疫”展区,一款名为“一护一码”福建全省医疗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的产品就意欲解决这一难点。该软件由福建省卫健委指导,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联合相关企业共同研发,通过建立全省护工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将护工从培训到上岗再到客户评价的信息数据化,全程接入福建省互联网监管平台,用信息化来严格管控与监督护工行业发展,提高护工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维护医疗机构、患者、护工、第三方护工管理机构等的合法权益,用大数据为福建护工行业筑起护城河。
“一护一码”,在线下单
构建护患信息化桥梁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专职或兼职从事医疗护工者约有10万人,多为陪护服务机构、零散个体、同乡小团体从事运作,存在信息资源不共享,供需对接不充分,收费标准不统一,护工在用人紧张期间“坐地起价”等问题。
而福建全省医疗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就剑指由信息壁垒引发的问题。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依托“健护宝”APP:打开APP,选择一位登记在系统的护工,就能查看他的个人基本信息、职业培训记录、以往任职情况、以往服务记录、评价及投诉情况等内容。每位护工都能形成唯一的“医疗护理员码”。上门服务时,护工只要出示代表身份的二维码,由客户通过APP的居民端验证确认后,方可“上岗”。服务结束,客户还能通过平台对护工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在采访中,不少患方对这种形式十分期待。家中有一位老人长期卧病在床,这让福州的李小姐常常因为找护工头痛。她认为,有了官方背书,起码在可信度上就有保证。
2018年,福建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工委在对福州市区9家公立医院护工行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受访护工反映在被侵权时首先想到找工会组织。所以,很多护工也看好这种形式。护工李阿姨说,原来单干的时候病人家属也不怎么信任我们,稍有不慎,他们就会把责任推到我们身上,责怪甚至打骂。她期待加入系统后,出现类似问题,有人员能帮助协调解决。
一家第三方护工管理机构负责人认为,加入平台后,机构除了可以获取更多的订单机会以外,还可以实现品牌露出、品牌传播等品牌运营举措,有利于促进行业内的有序、良性竞争。
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双创中心主任李其铿副教授介绍,这种“一护一码”的形式不仅使原有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护工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组织,也能打通数据共享渠道,在验证护工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人民群众请护工、用护工的难题。此外,通过患者对护工的评价管理,形成评价积分机制,针对评价结果建立患者服务溯源及回访机制,优化护工队伍,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目前,该系统在优化中,已通过第三方护理机构导入3000位护工资料。
夯实塔基
对护工进行免费培训与资格认证
除了借助信息化的外力,更重要的是“苦练内功”。要从根源上解决护工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规范化的培训和管理。2019年8月,国家卫健委就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
当前,我省护工行业入职几乎无门槛,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不强,而一些“黑护工”未经过培训,上岗前也不与家属签服务合同。业内人士认为,社会目前对护工认可度不高,就连一些护工从业者自己也觉得这工作“不光彩”。
要提升护工行业的社会认同感,就要让从业人员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福建全省医疗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护工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2019年底,由福建卫职院牵头,联合福建省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起草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规范》,已获得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系统将以此为标准,依托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的护理专业师资,对护工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业务培训、岗位考核等,并由国家人社部划拨护理员培训经费,不再额外收取费用。
而受培人员信息将全程接入省卫健委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从而实现从业人员、护工服务机构、护工服务地点、护工服务周期、护工服务效能等的有效监管,保障行业运行秩序。
下一步,卫职院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持续整合各方优势,服务护工行业,服务民生,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