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聚焦医学类高职院校特点和新冠疫情抗击背景,积极打造“理论+实践”、“思政+专业”、“线上+线下”、“必修+选修”的“1+1”组合,构建“四结合”思政课教学模式,切实形成理实育人、润德树人、融媒聚人、课群化人,融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时间与空间于一体的培根铸魂思政育人大格局。
一、以专题化为主线,打造“理论+实践”的理实育人模式
围绕思政必修课程组建3支课程教学团队,由校外专家、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相关教师等N名教师组成,通过集体备课重构教材体系,打造专题化教学模块,每学期要针对专题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更新教学案例和问题研讨。全校聘有16名思政课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仅2020年邀请校外专家18人开展11场专题讲座。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我省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专科护理队领队、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李红受邀开设“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为专题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广大医学生中引起共鸣。

2020年特别针对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专题化教学上不断突破,紧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组织全校师生同上全国高校“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打造《解码战胜疫情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6堂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编写50个“抗疫”思政案例。《凝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聚力培育战“疫”思想疫苗》、《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开讲疫情防控思政第一课》、《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引闽卫院热议》等报道,获得人民网、东南网、福建省教育厅、福建高校思政网、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网等主媒宣传。

在注重思政课教学改革理论性与思想性的同时,结合专题化教学内容打造“3+X”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库,3门思政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完成必修实践项目与选修实践项目,切实打造以专题化为主线、“3+N”与“3+X”结合的理实育人模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让“大思政课”更加鲜活,直抵人心。近两年,全校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项目二等奖、三等奖各2个。

二、以五结对为介质,打造“思政+专业”的润德树人模式
实施思政课教师“五结对”协同育人制度,每位思政课教师结对一个系部、一个教研室、一个辅导员、一个社团、一个班级,携手共创“1+1>2”思政教育效果。2020年思政课教师共结对所有二级院系部、16个教研室、16位辅导员、16个班级和6个社团,指导开展结对二级院系部活动62次、教研集备31场、结对辅导员工作28次、班级结对活动46场、社团活动73次、打造品牌活动6项。全体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改革,指导各院系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项目申报,2020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战疫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项目一、二、三等奖各1项;指导并参与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3支思政课教师队伍荣获优秀指导团队奖;指导并参与学校“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14项成功立项,切实推进“五结对”协同育人,有力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三、以混合式为向导,打造“线上+线下”的融媒聚人模式

四、以“三进”为目标,打造“必修+选修”的课群化人模式
为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动全体思政教师整合课程资源,全新打造“新思想”和“四史”教育系列课程群。开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亲“近”经典,感怀“平”语近人》、《习近平用典》、《摆脱贫困》等新思想系列选修课6门,开讲《风雨如磐暗故园——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巨变》、《中国革命史》、《红色文化鉴赏》等“四史”选修课4门,以及哲学等其它选修课共计16门。为进一步加强对党史等“四史”课程的学习教育,开设了以百年党史等为代表的选择性必修课,积极打造“必修+选修”的系列课群化人模式,实现必修课与选择课的无缝合力,为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奠定了理论基础,将医学生成才目标放置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斗中。
(福建高校思政网 2021年5月21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OTY0NjQxMw==&mid=2247532368&idx=2&sn=94be059607761581926575c869fee4c8&chksm=fcf9b372cb8e3a6424903b653e716479f12f359d092591a7b42d46127d2b3a87e0e311b0f107&mpshare=1&scene=23&srcid=0523ztznDwGUlqMlqQkd8tqP&sharer_sharetime=1621732444612&sharer_shareid=a84fa5c17b9c4ec07fbbe00dc780fcb5#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