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社团 > 正文

古厝探寻,在传统中汲取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活动系列报道(二)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7-09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跟党走,在社会实践中领悟党的精神,2021年7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福州市闽侯县新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

活动期间,江爱盛书记带领我们参观了江氏古厝。白沙江氏古厝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历时59年方才完全竣工,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古厝的建造者是一对名叫江永奋和江永襄的兄弟,故又名永奋永襄厝。

古厝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左龙山,右虎山,门前清溪流过。步入这座白年古厝,中国传统建筑之美扑面而来,布局严谨的主座、充满古韵的厢房和回廊,可称得上“庭院深深深几许”,让人深深迷醉。整座楼房雄伟庄严,雕刻内容精彩丰富,有人物故事,各类飞禽走兽。雕刻技艺精湛高超,有线刻、影刻、浮雕。而各进马鞍墙上都装饰着壁画,虽然经历两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但墙上的壁画颜色依旧清晰可见。

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江氏古厝也从原来的“远在深闺人未识”,逐渐成为市民喜爱的近郊旅游目的之一。在受到关注的同时,江氏古厝的保护出现令人堪忧的现象。由于不法分子的偷盗,以及古厝本身自然老化,年久失修都加剧了古厝的衰颓。对于偷窃,有关部门做足了防护措施,让不法分子无计可施。对于古厝年久失修,当地政府以“保护为主,修葺为辅”对古厝进行科学修缮,在符合政策的条件下进行改造,这样既可以增强城市历史发展的厚重感,又可以让古厝重焕生机。

时间的长河带走了芳华,却带不走文化的内核。那一座座或伟岸或精致的古厝,犹如一颗宝石,永远闪耀着掩盖不住的光芒。希望我校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在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撰稿:靳颖、谢雪婷、罗芸   审稿:来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