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2022~2035》指出,数字素养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我在这里尝试对照文件中的数字素养框架,给出一个数字素养能力模型。如下图所示。
数字素养能力模型
L1
数字生存能力
最基本的能力是数字生存能力。包括:
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pp进行购物、出行、社交、看病、防疫等操作;
会根据需要浏览、检索、查询相关的信息;
会对自己的照片、视频等数字资产进行初步的整理、保存,防止丢失
中国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缺少这些能力,基本上会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
所以国家提出要提升中国的全民数字素养,要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数字生存能力的获取。
L2
数字安全能力
L3
数字思维能力
L4
数字生产能力
L5
数字创新能力
当然针对不同的职业,所需要的数字素养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这里尝试向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第一个路径是 “看”。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要关注国家相关部委、领先企业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方面的新战略、新规划、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到跟数字世界信息和语言同步。
第二个路径是 “学”。要学习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知识,这样你在面对一些热点概念(比如元宇宙、NFT、东数西算等)时,能看看清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关闭】
版权所有:海洋之神8590优惠大厅
闽ICP备0500754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2102000005号